本市不为自行车提供技术支持

首先声明,我所说的情况针对的只是大连市市内四区(中山、西岗、沙河口、甘井子),另外的三区及北三市一县的情况我并不了解。

开始。
我大大连是个极度不适合骑自行车的城市。主要分自然和人文两个原因。

自然原因非常明显,先讲。
首当其冲的一点:大连是丘陵地形,地无三里平。没有重庆那么夸张,但上下坡多是非常不利于自行车出行的。以及,作为一个老牌殖民地,大连市的基础道路是老毛子和小鬼子做出的规划,并不遵守中国传统的方直平整的对称布局,而是欧式的中心广场辐射式,大部分原生主干道都一溜斜气,遇到小山包就是坡,稍陡一点的就会绕过去,就是弯。

其次就是天气原因:作为东北的最南端,我们是不好意思称自己的冬天冷的,但我们的冬天的那个风非常有性格——比我们风大的没我们潮,比我们潮的没我们风大。而且,这个城市一年里差不多有280天会刮4级以上的风。秋冬春三季,如果遇到顶风+上坡,那车骑起来可是爽得不要不要的。当年我妈就数落过我爸:“买个自行车还得搭件皮夹克”就是这么回事儿。

单单是自然因素的话还能克服,毕竟不是重庆。但下面要说的政策上的对自行车的杯葛行为就不是一般人能对付得了的了。某组织说人定胜天,就是说人为因素要比客观因素更可怕。
在大连骑车最大的问题是:没有自行车道!具体说来又有三种情况。
第一种是有车道,但是被划在机动车道边上。就随随便便划那么一条白色实线就算是自行车道了,心情好的时候有两米五宽,通常是一米,半米的也不是没见过。但不管多宽,跟机动车道都是没有物理分割的——也就是说,机动车想撞的话一点儿阻力都没有。事实上大连的机动车司机们最少70%并不知道这条白线的含义,十字路口右转车在自行车身后瞎吡吡的情况大有人在。这种还算是最好的情况,因为从理论上说,这是有自行车道。这种情况大约占市区道路的一半。
161101_bike_rule_1
第二种是禁行。这个最好理解,就不多说了。大约有20%的道路自行车禁行。但是以大连市挥斥方猷的城市布局,如果两点之间是自行车禁行的,那么想绕路的话怕是要付出三倍以上的代价,还不能保证不违章。
161101_bike_rule_2
第三种最坑爹。我还没在别的城市见过。这玩意儿叫“人行道推行”。就是说,这段路不是不让你过自行车,但是你也不能骑,只能在人行道上推过去。你要骑的话,撞了人就是全责。问题是现在大连市的人行道但凡能停下车的都停满了车,行人都被逼到机动车道上走路了,你推着个铁架子就更过不去了。这种也占了25%左右。
161101_bike_rule_3
当然你非要在让推行或者禁行的路段骑车也没人管,但就没有法律保护了,理论上撞了活该。加之不管是哪种情况,自行车跟机动车都是没有隔离的,在机动车边上骑车都是与狼共舞,哪怕是从有自行车传统的城市过来的新大连人,也不敢造次。

除了路面上的问题,停车也是问题。在各个商业区,别说自行车棚了,就是栏杆都不好找。想骑车逛商(市)场似乎只有随身携带一途。例外的好像只有迪卡农——人本身就是卖自行车的。
所以,现状就是,骑车锻炼的还有小猫三两只,骑车代步上班的几乎就没有!
这么做也是有好处的。在近10年机动车车口大爆炸之前,大连的交通可谓井然有序,不仅自行车少,连踏板摩托、电动自行车之类的也非常少——人总归还是怕死的多。

最后说说历史轨迹。
在很久很久以前,大概35年前的80年代初吧,大连市的自行车保有量还蛮大的。有那么几个路口还是会出现百舸争流的壮观景象。那时大连的四排车以上的主干道旁边都是有专门的自行车道的。
我爹就是攒了很久的钱,于公元1984年买了一辆凤凰牌的大二八。
到了80年代中期,计委管得稍微松了一些,但凡100人以上规模的工厂都有了班车,效益稍好一点儿的还不止一台。我爹的二八前后没骑上两年,到86年他们厂就有了班车,他的二八就弃用了,闲置了一年后送给了我二姑父。
从80年代中后期到整个90年代,大连市的公共交通都搞得特别好,不是特偏僻的地方都有公交车通,所以,即使没有班车,选择自行车的也越来越少。高二班主任来自大城市铁岭,他就曾经盛赞:“大连的公交车,开得跟我们家那噶哒的救火车一样快。”

再往后就跟我们那个著名的市长有一丁点儿关系了。
随着个体经济的发展,好多路边上盖起了各式各样的板房简易房之类的临建,有的占人行道,有的占自行车道。三儿在93-95年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扒小房”行动。小房儿扒掉之后,原来是人行道的仍归行人,但如果下面是柏油底子的,则不声不响地都划成了机动车道。
再后来的交管路政部门有样学样,遇到交通堵塞需要扩道了,也不用大动干戈地搞动迁,直接把旁边的自行车道划成机动车道就齐活。于是到了新世纪,原来的自行车道就全部阵亡了。当时还有个政策,叫“修路不平坡,限制自行车”。

所以这骑车的人群呢,大概以90~93年为分水岭,这之前上中学的半大小子们,大多骑过家里的自行车。而这之后的呢,父辈的自行车早就马放南山,没碰过单车就再正常不过。
我刚上初一的时候,学校还是有自行车棚的。但是自行车棚是个危险的去处,初二初三的小混混们喜欢蹲在那儿抽烟。所以初一年级也只有混混们才敢到车棚停车——我们班只有两个人骑车上学。到初二这俩家伙也不骑了。一个是嫌冷,另一个是因为不安全。我们初二就开始补课,每天七点半放学,对于中学生来说确实稍微有点晚——可你一个女混子还怕黑?
估计其它的学校也差不多。到了高中就没有自行车棚了——高中必经的主干道就是一会儿有车道,一会儿让推行的那种路。学校出于安全角度,强调不准骑车上学。

所以上次说的大连市我这个年龄段的基本不会骑自行车,并不是特指80~83的这批人,而是从我这个年龄开始往后的,八成不会骑自行车。
可能在高校校园附近长大的例外。

已有24条评论

  1. 厉害了word哥,文中插图是自己为写文章专门拍的么?
    路边随便画一条白线就当非机动车道我们大胡州也有,有的时候还会用隔离护栏隔着,虽然大多数时候这非机动车窄了点,有些甚至只能单车或者挤挤两车并排通行,但毕竟有专用道,然而这种道我们大胡州人民基本是不用的,宁愿空着也要和机动车挤挤,不知道为什么。

    1. 没有太专门,都在上下班的路上。
      看来非机动车的人群都不怎么看重交通规则,全国都一样。

  2. 北京没有自行车道,西安也没有,我老家也没有。
    世上没有自行车道,被撞的人多了,就没有了自行车。

    1. 去北京出差的时候,分明记得长安街上是有专门的自行车道的。
      好吧,10年前。

      1. 长安街……那种地方是不会发展改造的。

        1. 我一共去过五次北京。其中四次都是晚上坐一宿火车,天亮之后去东单某政府大院里挨骂,下班了再坐火车回来。
          唯一一次多待了两天,从东单坐了两站公交去西单跟同学吃了个饭。其余时间猫在地下室招待所。
          所以对北京的认识仅限火车站长安街建国门。来回路过天安门的时候都没有下车的意愿。

  3. 长沙这里倒是有些自行车爱好者晚上会一起出来骑车,用的自然是机动车道。这里也只有很少部分道路有专门的自行车车道吧,平时骑自行车的少了,一般都是骑电动车了。

    1. 大连政府压制自行车20年,唯一的好处就是现在电动车也少。除了快递小哥几乎没人骑电动车。

    1. 要不怎么说人定胜天呢。

  4. 银海万向 嗯那张图应该是在高新园区地铁站附近拍摄的

    1. bingo!原来你也在大连混啊。

    2. 路上活捉博主

    1. 反正他们也不会介意。

  5. 我去过两次大连,觉得挺平坦的呀,不过不太了解

    1. 大坡很少小坡不断。

  6. 我们这电动车最方便,随便骑没人管,一聚就是一堆,也不怕汽车。交警不管,摄像头不拍的。虽然也只有那种1米宽的道,但是并没太大的限制,只需要躲公交车就行。我以前骑过小摩托,感觉就特别爽,法外之地的感觉。不过禁摩的厉害,就没再骑过。
    不过,感觉实际上也不支持自行车吧,虽然呼声很高,但是不给开辟专用车道

    1. 大连倒是不禁摩,市区摩托车也不多,对残疾人专用车比较放纵。
      貌似摩的司机的生意也不怎么好做,市民普遍不认可摩托车。
      这么一说我觉得大连市民太可爱了。

  7. 原本觉得大连是个美丽的城市,你博客看多了,真心觉得垃圾。

    1. 印象不能停留在薄三儿时代。15年前出去,觉得哪儿都没大连好;现在出去,哪儿都比大连好。既缺乏长期规划,也缺乏资金。
      薄三儿在的时候,不是说他能力有多强,而是当时他明显处在上升通道,省里领导和市里下属都不会不开眼挡他的道。而且他胆子特别大,据说预支了五年的财政预算,而且朝中有人能要来钱,才把市容经营的那么漂亮。
      继任就惨了,没钱,于是疯狂卖地。动迁成本高就填海。再往后尝到甜头就停不下来了。几个继任者都没什么远大志向,捞完就跑。
      于是这个城市越来越向县城的方向迈进了。

  8. L

    上次你说在上海吃生煎比小杨生煎好的是哪里来着?月底去吃吃

    1. 大壶春,也是连锁。小杨我吃着太甜了。

    1. 看来又是全国一盘棋。

  9. 你说的这种情况,在很多城市都存在的。许多地方修了自行车道,都成了停车场了。现在各个城市堵的这么厉害,大家一听说要修自行车道,首先想到的是有了自行车道,汽车没有地方跑了,却从来没有想到开车的转移到自行车上给城市空出的道路来。如果一个城市将所有的目光只放在汽车上,对于其它的交通工具,只用限行,所以,不愿意走的,不愿意坐公交的,都去开车了。
    记得我们这里在公交卡乘车上有个优惠,只要是在一个小时之内可以免费换成,可是对于开车的人来说,车都开上了,还会在乎这一块钱吗?即使是面对油价涨到7块多的时候,也没见多少人不开车。所以,这些根本的问题,不在于汽车多上。另外,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现象是,许多地方建商业街、金融中心等地方,这些地方整合了所有便利的资源,比如商业大楼、银行、办事部门、遍地的高层建筑,也就是政治经济中心,而这些中心却是整个城市的命脉,一个城市的日常运作都是围绕这些地方来进行的,正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罗马周边不堵才怪。而如果将这些中心分散开的话,那些每天都堵的地方不就缓解了吗。

    1. 中国人活的不就是个面子吗。所以私家车是限制不了的。

  10. 我们这里市区已经有很多公共自行车了,1个小时内免费,不过也有部分道路没有可以骑车的地方,以后不知道是否会有所改善。

    1. 放心,一定会改没的.

  11. 连所谓的盲道都变成停车专用了,更何况自行车通道

    1. 你说的是最近十年的事,我说的是最近二十五年的事,基本上它们是两件事。

  12. 看到这里请允许我窃喜一下,难道国际庄是少有的有自行车道的省会城市?暗自揣摩了一下,和博主所述的大连不一样的地方,首先城市规划上基本都是中国特色的传统式方块街区自然就诞生了棋盘式的道路,其次还就得归功于历史沿革,如果能这么说的话,貌似自从自行车诞生以来,石家庄的自行车用户就高高居上,我都不好意思想给它冠个“自行车轮上的城市”了,这样一来有个三四米宽的自行车道也很自然了

    1. 平原也是很重要的原因吧。
      石家庄在我心目中的地位跟纽约是一样的:既没去过,也不认识那里的人。

  13. 这个人行道推行真是长见识了啊。
    深圳虽然鼓励绿色出行,但是都没有非机动车道,现在虽然在路两边开辟了一些柏油铺的绿道,但是路窄人多,很多地方骑车还是非常不便。再加上又禁摩,还是电动车更横行霸道啊。老家就更不用说了,现在是电动车的天下了。

    1. 大连跟深圳早就不是一个级别的了,那边国际友人那么多,即使是表面文章也会做得漂亮。
      电动车多说明安全系数还挺高的,最少遍地摄像头吧。
      我们这边微信朋友圈时不时就出一个被肇事寻找目击者的,差距太大了。
      听说深圳路边停车都可以用app交费了?

      1. 遍地摄像头倒是真的,很多小店自己也会装。
        电动车这玩意跑快了没声音,一不小心撞到人还是挺危险的,这两年深圳把部分地方限行,但是感觉好像没什么打击力度,该跑到还是跑。
        停车貌似可以用宜停车,这个不太清楚,但我觉得深圳遍地城中村停车缴费的地方,停车场也大都有自助缴费用,用这个没什么必要吧?

  14. 现在好多新建的路都没有自行车道了。我们这居然还用安全岛把汽车道分成内侧和外侧,乍一看自行车道宽的一逼,其实那是汽车道。这种设计简直太傻逼了。

  15. 与之相对的是,广州为自行车提供大力支持。连过桥都有专用自行车道。摩拜、小鸭等好几家公用租赁自行车公司已经抢占市场了

    1. 不愧是大城市。我们这边不仅非机动车受打压,这些年迫于堵车压力把好多责任都转嫁给行人了,简直没地方说理去!

  16. 杭州是适合骑车的城市,单向有三车道以上的道路,基本上都有非机动车道,而且大多数是有绿化带隔开,骑车很安全的说。
    至于在老家,现在骑车上路比以前危险多了,说多了都是泪=。=

    1. 去杭州的时候光注意到绿化好了,没太在意自行车道。

      1. 杭州骑车安全,公共自行车点又密密麻麻,骑车真的方便。

你好,新朋友。留言前请先填写昵称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