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黄的黑白

黑白电视的时代,本来还有挺多可讲的东西的。但好像再继续下去朋友们的客套话就要用光了,那就集中在一起最后来一发吧。

本来,是打算写写那个年代的娱乐节目的。
其实就是没啥固定的娱乐节目。

大连台有个《观众点播的文艺节目》,简单粗暴的标题。后来这个节目改成了很文艺的名字——《太阳雨》。《太阳雨》这个节目存活了很长时间,可能有十几年。主持人先是蔡杨,后是包杰。坊间关于蔡杨的流言蜚语也挺多的,感兴趣的请自行google。但《太阳雨》其实已经是彩电时代以后的事情了……
辽宁台也有一个类似的节目,好像开始叫《XX星期天》,后来叫《请您欣赏》。《请您欣赏》是每个周四还是周五播的来着,想不起来了。反正小学的时候要求除了周六都要八点半上床,这节目是看不完的。

节目的内容其实挺匮乏的。无非是什么历年央视春晚、辽台春晚、元旦晚会上的小品相声歌曲啊~上回提到的那些电视剧的主题曲啊~齐秦啊~董文华啊~韦唯啊~毛阿敏啊~童安格啊~苏芮啊~张明敏啊~费翔啊~胡月啊~程琳啊~成方圆啊~邓丽君啊~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有所顾忌,崔健、罗大佑和韩宝仪是很少出现的。
耳熟能详的就那么直接放过去,说点儿特别的。
《刘三姐》选段。刘三姐跟三个邪恶NPC对歌的那段,四个人普通话都不怎么标准。刘三姐流利地把骂人话唱出来,而对面的三个说话磕磕绊绊跟刘能似的,最后有个人被骂老狗,还被赶下河。这段剧情经常被反复点播,当小品看的。至今一提起俩人文斗,我第一反应还是这个片段。比唐伯虎大战对穿肠印象深刻。
《苏联搞笑体操》是一段滑稽表演,演员扮成各种残疾人,在双杠上完成非常规的动作。应该归于杂技吧?
《卓别林电影片段》《虎口脱险片段》都是当喜剧小品来点播来放的。
《美国哈林篮球队的表演》一段非常花哨的视频,也很受欢迎。可以算是我看篮球最早的启蒙吧。
小品里点播频率高的是陈佩斯朱时茂组合,然后是赵丽蓉女士。本山大叔那时候还在练级,宋丹丹女士也还是个正经演员。倒是有个王景愚先生的《吃鸡》经常被点到。
最后特别提一位歌手,目前她仍旧在各种真人秀节目上非常活跃。当年她的成名曲点播率非………………常高。不久前重温了一下,感觉这歌儿被她唱的稀sei啊!80年代末的适龄少年少女们耳朵都瘸了吗?感兴趣的自己体会吧。

再次提醒一下时间,一切以1989年秋天为界,好多大神没出场不是因为我忘了而是家里还没换彩电,幕后排队等着吧。
观众点播这种东东说来也没什么技术含量。无非是坐那儿说:“热心观众XXX来信点播YY和ZZ演唱的#####,6月19日是他姥姥的生日,在这里他祝姥姥生日快乐,也祝全天下的母亲健康长寿。同时祝我们的节目越办越好。同时,XXX,XX,XXXX和XX也点播了这首歌……”
但就每个礼拜这么两句词,蔡杨女士还真能折腾,愣是被她折腾到了一个全国的“银话筒”奖。当时俺娘说这个奖是她摇头晃脑的风格摇出来的。父母那个年龄段不喜欢蔡杨的很多,要我说这是因为大连常年收不到马桶台,他们不认识李湘谢娜……

除了第二届的银话筒,大连台还有一个第一届的金话筒。这个就牛叉了,跟杨澜倪萍敬一丹叶惠贤并列。
小叶女士。
她应该是1950年左右生人,80年代末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但她能进十大我看来是很奇怪的事情。大连全境那个时候人口加起来顶天400万,根本谈不上什么辐射面。她的那两档节目一个叫《社会与家庭》一个叫《月季花》,都是女性视角为主的访谈类节目。别说我遇到就换台了,连我妈都不看。
P.S:月季花是大连的市花,槐树是大连的市树,很多人把槐花当成市花是错误的。

大连电视台最为全国各族人民津津乐道的可能就是焦岩峰老师了。当时他也有且仅有一档节目《体育大观》,每个周四播出。就是把近期的体育比赛信息汇总,然后嘚啵嘚啵一个人念出来。只能算近期吧,有的时候一个月内的比赛都算新的。他说什么是什么,也没有别的渠道能够加以印证。其实焦老师并不是大连人,而是个在大连当兵的吉林人,早年他播体育新闻的时候也没那么重的大连口音。当年的体育解说都是走宋世雄的细声高频的路子,也不知道焦先生是先天这条件还是后天练的。他的臭毛病都是后来升格体育部主任并且解说假A的时候惯出来的。

总而言之,黑白电视的年代大连台除了电视剧以外的节目基本都是打酱油的,留下印象的不多。
辽台因为信号不佳也没好到哪里去。
除了上面提到的文艺节目,有印象的就只有一个《纵横》。有点儿像后来的“世界真奇妙”,讲一些世界各地的有趣的事情,或者一些滑稽录像之类。
德国的《夺标》最早是在辽台看到的,两个城市派代表队,进行趣味竞赛。也不知当时是按电视剧还是专栏播的。20年后在AV5我却逢《城市之间》则换台。
hqdefault_1

信号好并且白天有东西播的,就是AV1了。
《经济半小时》(这货其实出现在AV2,另外的故事)
在新闻只有一种调调儿的年代里,敬一丹大神领衔的这档节目我都是当娱乐节目看的。道理很简单——平日的上午,不看这个就只有电大课程可看。3.15的发扬光大完全要感谢《经济半小时》这个节目。揭发假冒伪劣什么的是我最爱看的节目了。
还有个介绍地方特产的子栏目,具体什么名字完全不记得了。好多冷知识是从那个节目学来的。比如湘绣。

《动物世界》
地球人都知道。印象里周日的白天和周日的晚上总会出现。最奇怪的是仿佛有那么几集出现的频率特别的高。一个是大脖子军舰鸟求偶,一个是非洲鼓伴奏下的草原追击。
一个印象特别深刻的场景是八月份的夏夜,天擦黑的时候忽然停电了,跟老爸出去溜达一圈,小区的周围有好多蝙蝠。之后赶着《动物世界》开播的时间回到家,恰好来电。谁知那一集刚好是吸血蝙蝠的传说,吓死宝宝了!
这典故,北京夏令时也有贡献。

《外国文艺》
片头非常有特色。动画的随节奏变化的不断延伸的螺旋线。片头音乐是巴赫的1052号。
这东东一般在下午放学的5点左右播出,那时在托管班老师家,小伙伴们一般会翘首等待片头放完,如果播马戏和杂技,就接着看;如果是交响乐,就关电视跑楼下去玩。
据说后来搬到AV3了?

《世界各地》
好像也是存活了很久的一个栏目。内容不一定有意思,所以有时看有时不看。直到进入彩色时代之后才翻了身,因为它开始播《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

《为您服务》
其实是个介绍生活常识的小栏目,主播张悦女士非常端庄大气。其实这节目我一般是不看内容的,我喜欢看那个小人跑来跑去的动画片头。
中间一度停播了,AV2现在的是诈尸版。
96010637_1_1zuizaoweinifuwux

《人口与计划生育》
观看完全被动的。每个星期天的下午最热的那个时候,在家待着的话就只有这个和日本语讲座可以看。
把这玩意儿也当作娱乐节目,我是在凑字数吧~

剩下的能想起来的就不多了,《正大综艺》和《综艺大观》这时候都还没出生。
ちょっとまで,还有一个凑时间的节目可以拿来说。
《请您欣赏》
央视的请您欣赏一般会在下午少儿节目没开始前的垃圾时段出现,就是放几首歌什么的。印象最深、出场频率最高的是《高天上流云》,却完全回忆不起是张也版的还是彭女士版的。彭女士虽然已经成名,但在点播节目里出现的频率不是太高,89年以后才有点《我们是黄河泰山》的。

除了专题节目还有啥?新闻呗。
央视那几个几十年的都没变过样子。辽台有辽宁新闻,18:30播,大连台有大连新闻,19:45播。
播就播呗,反正我不看。

差点儿忘了,还有电影。
AV1每个周日的最晚的那个时间段,会播一部“译制片”。早期的文艺青年可是不会放过这个装逼的机会的。所以那个时候的有名配音演员人气都非常高,什么童自荣之类的。
但这本身不太符合我的年龄段,我只对辽艺的动画配音团队印象深刻。他们后面才会出场。

广告有时也能当娱乐节目来看。
捡几个印象深刻的说说。
果珍。
“共同进入太空时代,一起创造美好明天”。广告做的好,不如播出时间好啊!这玩意儿在米老鼠之前播,想不记住都不行。
奥林
“奥林是天然饮料,天然饮料是奥林”。一群年轻人围着辆大巴跳舞。奥林算是第一个我因为广告宣传而买的商品。味道还不错,但存在很短的时间就消失了。
美菱
“美菱——阿里斯顿”。不知跟现在的美菱还有没有关系。
来福灵、燕舞
“我们是害虫”、“一曲歌来一片情”。能记得的都记得。
长城。
“长城电扇,电扇长城”。一匹马跑啊跑爬山涉水的。
亨氏
“甜甜的,咸咸的,有营养,味道好”。亨氏麦圈跟强力荔枝汁可是绝配!可惜现在都没得卖了。“甜甜的咸咸的”也被玩坏了。
雪碧
“晶晶亮,透心凉”。雪碧最早的广告是跟迪士尼合作的,一顿狂拽酷炫叼霸洋的动画之后,蹦出来这几个字的台词。第一次喝雪碧感觉这玩意儿这么辣能喝吗?!
霞飞
“著名影星潘虹…………霞飞牌增白粉蜜”。我妈不待见潘虹,所以她坚决不买霞飞。
东芝
“TOSHIBA TOSHIBA 新时代的东芝”。酒井法子跟东芝真的是共赢。
万宝路
“男人的世界”。纯粹的烟广告比什么鹤舞白沙什么红塔集团高到不知哪里去!也成绝唱了。
荣升
“荣升荣升,直量的保证”。汪女士那时就显老。普通话也实在太烂了。
XX电饭锅
“我的好朋友陆大安问我,为什么总能保持良好的体力?我的答案就是XX牌电饭锅”。我觉得这广告在我这儿算彻底失败了。梁小龙看到我记得这么清楚也会泪流满面吧……
联想
“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一个人扮成思考者雕塑的样子。个人感觉Legend改名Lenovo一下子怂了好多。
博士伦
“戴博士伦,舒服极了”。效果非常好的一个广告,大表姐真的省吃俭用去买博士伦了然后红眼病了。
大大
“大大,cici~大大,cici”。其实这玩意不做广告也是一家独大,当时市面上根本没第二种产品。
齐洛瓦
“每当我看见天边的绿洲,就会想起,东方齐洛瓦”。当时的广告也不知怎么排的,好像这个广告总在女排比赛的时候播。
康巴斯
“康巴斯为您准确报时”。比秦池板桥三株长脑子多了。当然在现在人手手机网络对时的时代就没用了。
其实那个年代最普遍的广告,是块大灰屏,然后出字,然后有人开始念:“大连百货商场为答谢新老客户,现展开大酬宾……联系电话XXXXXX电报挂号XXXXX”
没发过电报,也是人生一大憾事啊!

最后说一个我最喜欢的。
“唉哟哟,牙齿疼得好厉害”。
动画什么的,最有好感了。

已有23条评论

  1. 晶晶亮,透心凉。

  2. 哈哈,看着这些满满的回忆。

  3. 我们这年纪就基本对黑白电视没有印象。文中提到的笑星大多看过他们的节目,每年春节期间有些台会播一些老的小品,画质虽然差了点,但还是有感觉的

    1. 文艺上的事是不怎么存在进化论的

  4. 卡拉OK777,日立的777。

    1. 错了,是”卡拉OK录像机,日历的777″,还有一只小企鹅.
      跟着机器猫的广告,是90年开始有的.

      1. 两个777,我印象很深,应该没错。
        我看的是正大综艺中间播的广告,广告之后就有电影看。

        1. 后来还有升级版D8C。我保留意见。

          1. 我记得的版本是
            卡拉OK录像机,Panasonic B8A

          2. 你这个即使有也不是89年以前的。早期都是National

  5. 为什么你有这么好的记性呢

    1. 因为我从小就吃多灵多.

  6. 我只记得小时候有个广播广告,建伍音响的,开场歌就是“建伍、建伍……”

    1. 是燕舞收录机,不是建伍音响……
      这广告做的,钱白扔了。

      1. 那么多年的回忆就被你给毁了

        1. 怪我咯。这视频现在还能找到,毕竟算是个里程碑式的广告。

  7. 现在能看到黑白电视的机会已经不多了,真的是儿时记忆。

  8. 黑白电视机,小时候最高娱乐享受。想当年,因为电视有雪花,一个天线调半天。。。

    1. 对,还有微调的滑动变阻器。

    2. 我初中的时候,也是自己折腾电视接收器。最后还是偷了别人的有线电视的信号来看的

  9. 甜甜的,咸咸的,有营养,味道好

    后来变成了娃哈哈果奶的广告,现在还能唱出来

    甜甜的,酸酸的,有营养,味道好,天天喝,真快乐,娃哈哈,果奶!~

    1. 妈妈我也要

  10. 对了,电饭锅是爱德牌的,后来我家也买了个。

    1. 果然知识分子家庭比较有钱。我家第一个电饭锅94年才买。

      1. 今年三月份去日本出差拎回来个松下电饭锅,环绕电磁加热,加压力,换算了一下两千多块人民币。煮出来的米饭味道老好了,都是钱的香味。

        1. 主要得看米。

  11. 一下子搞这么多内容,累吗?

    1. 不累。因为根本不是一下子搞的。

  12. 那是我们一个村就一台14寸黑白电视机,到了傍晚都去看《西游记》,人山人海啊~
    PS:到了我们这个年龄,就是喜欢怀旧!

    1. 挺羡慕村里的热闹生活的。虽然家里有电视,但是三个人看挺没劲的。

  13. 我家的黑白电视还能用,真的……

    1. 那可得好好收藏着了。其实我很怀念那一屏雪花。

  14. 黑白还是很有情调的~

    1. 屏幕太小,也只剩下情怀了。

  15. 小时候家里没电视,所以没看过这些,也基本上不记得了。。。

    1. 所以你小时候没电视看,用功,现在带团队,我这个电视儿童就只能给人打工。

      1. 你这么说,我无地自容。。。

  16. 我只在小时候见过这个电视机~

    1. 我也只在小时候看过黑白电视.95年以后就很少见了.

  17. 暴露年龄系列么~

    1. 对啊。我就是老,就是老,就是老。

你好,新朋友。留言前请先填写昵称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