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像雀士2

Z2FtZV8wMDAwMDAwMDE2NzI2LmpwZw==
原名:アイドル雀士スーチーパイⅡ机种:SS厂商:JALECO类别:TAB发行年月:1996-04耗时:6cat
秘技
idol_janshi_suchie_pai2_0026
上次跟平田大哥喝酒之后,我把新目标锁定为SS上的H-Game。
曾几何时,模拟器杂志上把SS列为最难被模拟的机种,而且SS对我来说并不神秘(我摸SS真机比PS多),且《光明力量3》、《光之继承者2》都挺失望的,以至于不玩也没啥念想,所以20年来一直也没上心调试过SS模拟器。
真跑起来之后,发现音频的模拟确实还不太顺畅。
idol_janshi_suchie_pai2_0016

查资料之后,锁定了“偶像雀士”这个系列。这是本系列又一个咬不准译名的游戏——初代在SFC上登场,主标题是“美少女雀士”,副标题是主人公的名字,音译过来是“斯琪派”。进入次世代之后,在3DO上发售了改名之后的一代:偶像雀士——斯琪派;本作是二代,后面还有三代和纪念版之类。麻将游戏这个大分类,类似概念的游戏如过江之鲫,本人采用的这种直译是否有重名之类,完全不清楚,资料太少了。
不过找资料的时候找到一个有趣的冷知识:因为与主角名字的发音接近,所以4月7日被日本纪念日协会定为“偶像雀士日”。
idol_janshi_suchie_pai2_0010

俗话说的好:“麻将不脱衣,等于没脱衣。”
这个系列游戏有个巨大的问题,分删减版和未删减版。差不多的内容,在不同的主机上,或者相同主机不同的发售日,内容也会完全不同。如果有人想像我朋友一样玩纯粹的麻将游戏,一定要找1996年的2CD版。
idol_janshi_suchie_pai2_0004
idol_janshi_suchie_pai2_0019

虽然麻将游戏离开烟雾缭绕的街厅之后,紧张感荡然无存,玩法也都差不多。但本作的剧情模式可玩性还是相当高的。5个主角各有特技,关卡的难度曲线也很顺畅。
后加入的队友要收集获胜点加强能力,能力集满之后拥有变身特效。其中主人公的特技非常有用:点炮的时候消耗一次特殊技,抹除这次点炮;而男人婆的特技则最为惊心动魄——流局前最后一张牌,必然变成海底捞月。
idol_janshi_suchie_pai2_0002
idol_janshi_suchie_pai2_0003

可惜制作组虽然请了知名画家来画立绘,但似乎把更大的成本投入到了声优身上,对话略长,肉戏偏少。
通关之后每个人物有一首专门的主题歌和配套的MV,足见其重点所在。
idol_janshi_suchie_pai2_0014

游戏的重点并不是为难玩家,所以设置了非常变态的秘技:剧情模式只要发动特技时同时按下↓+L+R+Y,残余特技数就能增长;同时按下L+X+Z就能直接胡十三不靠。
给小萝莉换衣服的那个模式也有秘技可以用。
标题画面输入秘技也能直接看通关画面。
各取所需,也挺好。
idol_janshi_suchie_pai2_0008

但是吧,小日子的癖好有时真的是难崩——我tm十三幺都整出来了,你就给我奖励这个?
idol_janshi_suchie_pai2_0017
idol_janshi_suchie_pai2_0009

那个年代的游戏,出多CD骗钱是常规操作。本作的第二张CD就是典型的骗钱货。
第二张CD的挑战模式,每打赢一个角色,就能获得给一个9岁小女孩换装的机会,一共15套衣服,除了换装那一下的惊鸿一瞥,捂得严严实实。
真有老色痞愿意为看这个单刷15次吗?
idol_janshi_suchie_pai2_0028

CD2另外的内容就更狗屁不是了——声优的访谈。是的,声优,不是女优。
这帮人最大的61年生,最小的67年,出游戏的时候也都30左右了,这有神马好拍的!
这家伙放进来,老色痞也立刻痿了吧,何苦呢!
活该你JALECO敬陪任天堂六大的末座啊!
idol_janshi_suchie_pai2_0024
idol_janshi_suchie_pai2_0025

一个小小的麻将游戏竟然也搞起了隐藏模式:5个角色通关以后才能选用主角,进入主角清场模式。用主角再次打通关之后才能迎来真正的结局。
通关!
idol_janshi_suchie_pai2_0015
idol_janshi_suchie_pai2_0027

已有8条评论

  1. 连我这个不会打麻将的看见都吐了。

    1. 我估计当年有第二张光盘的也直接掰掉听响了。

  2. 这,咱就是说,不能找个稍微好看点的妹子吗

    1. 别看长得一般,人家声音还是很甜的。其中一位是日版巧虎给兔子琪琪配音的。

  3. 佩服小日子那会是真会玩,各种搞怪的游戏,尺度也无限

    1. 确实一般日版游戏比美版尺度更大。

  4. 麻将爱好者,我表哥喜欢街机上打麻将,我看了容易脸红那时。哈哈。

    1. 猜错了。我只是喜欢小黄油,对麻将感觉一般。

  5. 那个麻将很经典,好像小霸王上也有,我记得上大学那会网吧的电脑上好像也有。

    1. 红白机上是二人麻将和四人麻将。麻将游戏的精髓也不是打麻将本身啊。

  6. 博客字体换了还是我系统自己更新更崩了?现在简中字体匹配成「NanoOldSong-A」了,匹配不到后面的「Noto Sans SC」,看着特别糊。
    麻将游戏我都没怎么玩过,也就近几年玩过雀魂。一方面自己天生运气烂到离谱,我虽然知道麻将这玩意在概率论上只要局数够多那的确能拿到很平均的胜率值,但是在有限局数内我肯定是先输到心态崩溃,两立直流局都是日常。
    小时候在街机厅倒是见过有人打街机麻将,就是理解不了那么一堆牌是如何映射到独立按键,而不是用光标选中的。现在也见不到那种机器了。
    日本喜欢做专访这玩意莫不是传统,即使是现在也经常有(什么都做不出来的)制作团队开直播找一群人坐在那尬聊,没游戏没动画没作品也能尬几个小时。相比之下没作品的时候正常开发者真是一点脸都不想露。

    1. 字体崩哪有崩成这样的,确实是我换字体了。起因是我家里台式机用的Vivaldil浏览器,升级以后有个bug,把「Noto Sans SC」自动转成「Noto Sans SC Thin」了,细了之后看不清。本来把顺序调一下就行,但我其实一直不太喜欢黑体,就换成了一种看得顺眼的宋体。没想到你的反应是这样,我改回来就好了。宋体的事等以后有心情做新主题再说吧。
      我的一点推测:街厅麻将机为了坑钱,给玩家留的思考时间都很短,平均一张牌也就三秒。这样如果靠摇杆移就来不及了,也容易出错。每张麻将牌下面给你对应一个字母多简单明确啊。
      你说制作组这个确实,欧洲和美国的开发人员喜欢露脸。

      1. 主要是,如果用户浏览器是跑在安卓的话的确是有Noto Sans CJK 和 Noto Serif CJK的,Linux桌面版基本字体自己负责(基本也都装了Noto Sans),但是 Windows MacOS 和 iOS 上,字体都是一堆屎啊。

你好,新朋友。留言前请先填写昵称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