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记No.562
这周只忙活两件事:搬家和臭宝上学。
原来的房子老爹也不着急改作它用,新房子那边什么也不缺,所以搬家采用蚂蚁搬家的方式,用自家小车一趟一趟运。只有我们两口子搬。
这下我坚决不开车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老婆一天最多搬一趟就表示累了明天再说,换成我自己,不得每晚运到10点啊!
都说破家值万贯,在我们两口子身上体现得截然不同。我的书啊光盘啊游戏机啊之类都舍不得扔,数量倒没多少。老婆的衣服啊化妆品啊做点心用的瓶瓶罐罐啊一堆一堆的,却表示都不要了。
周三老妈打电话来关心一下孙女报到的情况和我们的搬家情况。
我跟她说:“到八月十五肯定能搬完,到时候剩下的东西你们俩随便处理。柜里剩的衣服就都不要了。”
我妈说:“那不行啊,你得让她搬啊,不搬不得买新的啊?”
我反问:“搬了她就不买新的了?”
30号老陈意外出现了。把所有人召集起来,说了几句类似青山不改绿水长流的话。
开场白把我震撼到了:“明天是我在P记的最后一天。”
——合着您这一个月都还没离职呢?跑去玩了啊!
30号报到分班。老婆特意跟人换班亲自坐镇。要求买一堆东西也就罢了,要求指定到协弃银行办一张专用的学生卡这事儿实在太坑娘了。老婆开车跑了5个地方才办下来。往往是刚排队取号,就被工作人员劝导:“赶紧上别家碰碰运气,我们家排到你也没那么多卡!”
妈蛋,垄断到这个程度,协弃银行也是一副半死不活的样子。
现在的学校似乎根本不考虑家长的经济条件这回事。30号发回来的清单上有个内容是要家长买书填充班级图书角。这不过分。
可是每人20本文字书+10本拼音书这量是不是大了点儿啊?
当然有牢骚也没卵用,赶紧第一时间向群头申请——为了避免重复消费,买什么书要先跟群头确定——下手晚了就没成套的了,零买更费劲。全班47个小孩儿呢!
加上这个学期的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老婆大人借口收拾新房子,把重任交给了我。
当当逛了一圈,亚马逊再来一圈,购物车加满了,付款前老婆那儿审核不过。
“你怎么那么不会过,当当满300减100,你就不能凑个单?”
“你看你在亚马逊下的单,一个一个都不是同一家的,一点优惠都指望不上。”
“换X宝,X宝的应该比当当和亚马逊都便宜。尽量在同一家买,找包邮的!”
我总算知道她为啥每天买点东西都能导致头发掉那么厉害了。唯一欣慰的是为了300凑单,买了两本自己看的书。
1号,娘俩加姥爷祖孙三代刷了一个不可复制的终身成就:上学第一天迟到。
我觉得这事儿我能乐一辈子。
现在银行卡都需要自己办了?
咱以前至少读中学时代,都是学校办好发下来,咱就付钱往里面集资就对了。
然而……我的付费银行卡办下来,把我名字都搭错l——从小到大,名字里的那个字简直就是我的一道坎,明明都不是冷僻字好嘛!
我都不止一次跟父上大人说你当初选字选的什么鬼!!
某次父上大人给我留纸条,发现他也把我那字写错后,我就彻底释怀了。
未成年人办卡比较麻烦,学校没法统一办。
14年起开账户必须本人,代办卡都是违规。
我老婆在银行,学校要是敢违规操作,被我老婆这样懂行的捅到银监会就有乐子了。
说起来高中同学有个名字里带“毓”字,不是生僻字,但学校管打印的那个老师是个文盲,总给当成“疏”一类的字,当然找不到,就用“书”代替。所以那个女的是我们当时最鄙视的老师。
甭说生僻字,我大学办医保,连性别都弄错了。现在公司的打卡机上名字也是错的。很多时候连名字都叫错。
一孩读书,全家鸡飞狗跳。
一个不可复制的终身成就:上学第一天迟到。
唉,你过得也是够累的。
1410本书,这教室光摆书不坐人了?
图书架放在走廊。我也很奇怪这么多书那个书架根本不够用。
那么多书,不到300,倒是还好,就是很折腾。
你老婆那么多衣服都不要了,这套路太大了吧!
不到300的是其中的2/3。另外1/3无法享受优惠。
这是个什么奇葩学校啊,又要买油墨又要捐书的。
现在的学校套路越来越深啊
仅就这几天来说,一种“礼崩乐坏”的感觉。
这学校也是够了,书也要学生家长买单,干脆以后学校要什么事情,都家长出钱得了,学校照收。
小学也要银行卡扣款,这么先进了。。。还是这种地方小银行,敢情是银行给校长送礼了??
应该不是,校长没那么大能量。感觉是银行买通了教育局。
现在不就是学校有事儿家长抢着买单吗?
唉,看着都心塞,最悲摧的事莫过于明知是坑还不得不跳。
只能忍了。就冲要受这么多窝囊气也坚决不要小二了。
伟大的领袖要是地下有知,一定不会搞惨绝人寰的计划生育,直接放弃义务教育就能达到目的。
伟大领袖信奉的是人多力量大,计划生育是矮凳提的。
感觉现在的教育越来越鸡肋,不上还不行,但是上了…后面的话我真不想说。
谁叫咱没本事移民呢。一定要在初中前培养好闺女自我思考的能力。
这配图 贱贱的
搬家要有给媳妇添新衣的预算,涨姿势了。
预算反正她来做。有跟没有能有啥区别啊。
这种学校能教给孩子什么呢?
别这么质疑,跟“品德”相关的教材有七八本呢!
我感觉你看到迟到这个事件时心里是幸灾乐祸的。
对啊。磨蹭的三代人。光荣传统。跟她妈说她墨迹不爱听,这回终于有人能治她了。
有一次搬家东西特别多,直接借了亲戚的大电瓶三轮车,拉了五六趟
我们学校班级的图书馆是倡议学生带一本过来放在班级,好像没有出现让学生出钱买那么多书的行为
学校是两年前在原址上重盖的,据说以前图书室里的书“全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