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连真人都不肯放过,去年还是前年,奈飞还出了部巴乔传。
就我们这帮三四十的人脑子进水手里有钱是吧?
好像真的是。就像30年前,电视上不也尽是伤痕文学那套东西,肆意收割老三届和新三届嘛!
时代一直在变,商人的良心永远不变。
老郑是我年轻时第二喜欢的作家。从初一到大几,本人大概追了六七年《童话大王》。直到新世纪里的某年,老郑说不在杂志上发新东西为止。
所谓在对的时候遇到对的人,彼时老郑的创作内容已经从低龄童话转变成了青春期小说。大约从连载中的《舒克和贝塔历险记》的120回开始,老郑开始疯狂地往文章中夹带私货,包括但不仅限于下三路的段子,对于人性的嘲讽以及无处不在的疯狂地攻击学校和教育制度。
正对胃口啊。
当然老郑骂的都对,这快30年了,牌子从教委变成了教育局,还是那个鸟样子。
老郑向来是不缺钱的。他商业头脑一直在线。当年的《童话大王》与其说是老郑唯一撰稿人,还不如说是老郑一个人办杂志,山西出版社只负责出个版号。
早在80年代北京就有了皮皮鲁专营店。且郑渊洁本人对自己创造的人物形象视作和璧隋珠,最喜欢带着小读者全国抓盗版。买10套房子装读者来信这件事,就不是穷人能干出来的。
堂堂“童话大王”自然也不缺名,那他为啥还要下场收割当年的死忠们呢?
因为这片子的制片人,叫郑亚旗,也就是小郑。这才是老郑最操心的作品。
老郑马上70了。舒克和克莉丝汀不会真的下小耗子,皮皮鲁跟燕妮不会真的造小人,贝塔和歌唱家会不会生鼠人不好说。留着有什么用,还不如给儿子换钱或者换名了。老郑当年为了表示自己鄙视教育系统的决心,把小郑弄回家自己编教材自己教。这儿子要是不成材不打脸嘛?
已经打脸了。
当年央视的动画版《罐头小人》、《舒克和贝塔》都引起了郑渊洁的强烈不满,认为没有表现出他鄙视学校教育的精髓。可今年这部电影版罐头小人竟然借了国家倡导职业教育的东风,电影里把只注重分数的反面导向致上技校职高也有出路。自己把自己的路强行拧了个弯走了出来,吃相实在难看。
粗制滥造不至于,起码在一众怀旧作品中,本片的年代感做得非常好。但片子太低龄化了。尤其是影片后半部分脱离原著编了个火灾,看着像升华拔高,实际上把老郑的水平拽到了跟三流作家同一平面上,要靠苦情戏灾难场面赚眼泪,丢人!
我毫不怀疑,这是皮皮鲁宇宙开启的序幕。不光是片尾彩蛋里老郑的出场给路人指了一条去往魔方大厦的路这种明示。魔方大厦只是开胃小菜,蛛丝马迹表明,舒克贝塔也快要出场了。预兆非常明显:五个罐头小人里唯独歌唱家选了20多岁的演员而没用小孩来演。歌唱家是谁,贝塔夫人啊!
老郑的思路大概是,这个时代唯成功论,只要小郑能成为赚钱的商人,那就可以说是成功的,那他老郑就是成功的。就算不成功,也赚了钱。
小郑的思路大概是,笼络一批郑渊洁的粉丝家长带孩子去电影院。家长不满意不要紧,把孩子糊弄成皮皮鲁宇宙的韭菜即可。就算韭菜种不成,也赚了钱。
我的思路大概是,在拍到第241回贝塔和歌唱家洞房之前,休想骗我再看这个系列一眼。
我绝对不会给我闺女推荐这个系列了,就不给你们爷俩培养新韭菜,气死你!
人心早已不古。
北京皮皮鲁总动员文化科技有限公司CEO郑亚旗,于飞担任编剧导演。。。稍微搜了下就看到几个吐槽。。。这公司名字也是没谁了。。。
鲁西西,舒克贝塔,罗克,魔方大厦,应该都有公司。老郑的IP意识在老一辈里是独一份的。
商人的良心永远不变?
对啊,永远是0,可不不变吗?
从来没看过老郑的飘过。。。
人类的结局就是堕落。
知道这个人也是因为童话大王,后来发现这货文章开始奔下三路了,一个写童话的搞下三路,于是,在也没有看过他的任何作品了
他那些下三路作品我还挺喜欢的。他那时自己也说,回不到过去,写不出童话了。但是他不应该占着“童话大王”杂志的名头写那些,说到底还是舍不得头衔,以及杂志的版号。商人思维。
一直不知道老郑长啥样,就觉得和董浩差不多
很普通的一张脸,董浩眼睛比他大多了。
其实还是挺想看看的。。。。。
想啥呢,小人从罐头里出来的时候都穿的黑色紧身衣。
终归就是个商人而已
是的。但人家凭本事挣钱也不丢人。
舒克和贝塔我还是从动画片上听说的,想了一下好像从没看过郑渊洁的儿童小说,看得多的是曹文轩、沈石溪的作品。
这两个人对我来说出名太晚了。现在陪闺女都读过,曹文轩还行,沈石溪真不怎么样。
更加符合时代“精神” ,紧跟时代潮流
所以人家能挣钱。
一声叹息
童话大王是童年永远的回忆,是某些精神的启蒙,不过童话就留给童年吧,我是不太会看这些电影的
应该是“永远的童年回忆”
嗯。猎奇心理。
文章分析的很有那么个味,商人嘛,为了赚钱割韭菜,哪肯花费那么多精力,老郑的书没怎么看过,动画片小时候到看过。
央视版的《舒克和贝塔》、《鲁西西和罐头小人》可以说和原著精神背道而驰。《魔方大厦》倒可以,但画风诡异而且只拍了个开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