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7记录电影开始,每年扫片的数量都呈上升的趋势。所以2019决定记录一下读书情况,希望能刺激产生多读书的潜意识。
总体来讲读书量还是不怎么大。零碎时间还是用手机读网文更加方便;而“三上”和陪孩子上课的大块的时间,又被漫画分润了一大块。毕竟kindle看漫画感觉实在是太好了。虽然孙正义的故事[1]告诉我们,漫画书也算书,但我还是不好意思把它们单独列入统计。
另外一直进行中的重读古龙计划也占了很多时间。
2019年共读新书32部。把“法医秦明”算作一部的话就只有27部。没有特别大部头的作品。
本来打算记录字数。但很多电子版的书,资料并不好查。而且豆瓣很奇怪的,只记录“页数”这种奇怪的指标而不计字数。不过这倒也给漫画图册之类的提供了一层保护吧。列入统计的有一部漫画绘本和一部图册,有福利。
于是,页数最多的是名著《初刻拍案惊奇》,花费时间最长的也是它。其实难副。最短的是胡适的《胡说》。
实体书8本,刚好1/4。其中好多本来自家门口的一家咖啡餐吧,闺女喜欢他们家的鸡丝凉面。
实体书主要还是携带不便,地铁上枕头上阅读都不太合适。
按照这个速度,不买新书的话,把之前凑单之类弄回来的书看完,还要十年。
读的品种最多的是小说,占1/3。一直以来就挑,不是什么书都能读下去。
按年代分,读的最多的是现代作品,有20部。其次是现代的五四先贤们,7部。欧美作品和其他国家地区加一起4部。还是对翻译的水平心有顾忌。
本年度个人觉得最好的书是《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回答不了》,偏偏都不是小说。
明年希望能至少增加一半吧。起码重读古龙上半年就应该结束。
下面是书目和个人简评:
举着“逻辑思维”的大旗不讲逻辑,从开始的乱举例子到后来的所有的人类主观行为都往“巨婴”的设定里塞,“诉诸大众”、“人身攻击”、“错误归因”、“诉诸感情”、“滑坡谬误”,简直可以当作逻辑错误的反面教材。读到后面差不多在不停地问,这种行为难道不是人类的共同心理吗?你作为一个心理学专家,不去从人类心理学的角度上分析原因,反而叨逼叨地不断加“中国式”、“巨婴”的定语,显得太不专业。
看到别人的论述水平低,或者存在逻辑错误,从而否定别人的观点,那叫谬误谬误。我不能犯那样的错误。所以这位专家的观点我选择无视。
这种写法很枯燥,读起来也很累。跳着读又心有不甘。作者自己在后记里也说书名起得太过于标题党,扣了顶大帽子,其实并没有说所有的文明现象都是副产品的意思;也没有说副产品的价值就低的意思。
那么请问您是几个意思?
有关造纸术和印刷术的三章,要是被小粉红逮住能黑得不能翻身。
这种水平的书,按理说不应该有人联系他出第二本了啊。
书名起得不好,《兔儿爷》一篇写得很普通,可能是沾了政治正确的光,却也不如《吊济南》,也许不用是因为那篇太丧了吧。如果我是编辑,应该会把《考而不死是为神》作为标题。
写郭沫若那篇很有意思,咂磨小半天没品出来是正话还是反话。
先生写了母亲、姐姐、儿子、女儿,甚至还有猫,唯独写到老婆的时候只用夫人二字一笔带过,这也是个有故事的人呐!后来文革中舒夫人写大字报揭发老公,从零碎的文字中已可见端倪。
所谓“四大文明古国”,考试时候总出来捣乱的古希腊和古罗马,看来是真的有料的。尤其是古希腊的思维模式在当今世界仍然可用,真不能用断了传承这种可笑的理由把它排除在外。
欧洲各个民族以及民族主义的形成其实很晚,这套理论传给苏联老大哥,又传到中国,经过好几手的舶来品。所谓的民族主义真挺没意思的。
排版莫名其妙,每个故事的标题单独占一页,像极word里两个分页符之间加了一行72px的宋体,这实体书做得太敷衍了。幸亏是在咖啡店读的,否则45块钱买这种书亏大了。
看的时候有个感觉,法国的基础教育做得恁差劲?
还有从外号分析人物算什么逻辑,更可笑的是还分析了好几遍。这种水平也能出书,怪不得实体书会没落。
缺点是有的篇章不能始终保持有趣。
看的是绘本,想的是自己和父母的以及孩子的人生。能有所感触,这书就值了。
读此书时最大的感触倒不是来自于大眼的文字,而是在并不遥远的当年,那些曾经的热点事件,大都是不了了之的结局。
“人类与强权的斗争,就是记忆与遗忘的斗争。”——米兰·昆德拉
好在不怎么长,就读完了。20多年前无聊时读席绢的恶心感又回来了。
而且现在的书流行的,只对话不进行剧情。时不时跩的那几句英语很别扭。段子也不新。甚至于我既没看到言情的内容也没看到跟书店有什么关系。
不好看。
插画也是一大亮点,可惜看的不是实体书,体验差了一筹。
缺憾是作者可能身为女性,对于涉及漫画作品的选材还是太窄了一些,除了传统的专门讲鬼的鬼太郎,也就只有犬夜叉、水木茂、宫崎骏等几部少数作品,无旁征则不博引,实在是难以引起男性读者的共鸣。
给分低是因为大多数东西都不新鲜,对我来说新知识不足。中间很长的一部分应该算是影评吧,我看你影评作甚。
作者对于妖怪的定义,我是非常赞同的,即“人们把认知以外的东西,称为妖怪”。所以,生活中其实处处可以有妖怪,哪怕建国以后。
另有一章专门写中国妖怪的,简直莫名其妙,好像后来再版的时候删掉了。
胡适是入世的,是积极的,是自由的,是风趣的。
“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是胡适最有名的诗,可我不知道这首诗的名字叫《希望》。
“醉过方知酒浓,爱过方知情重”是胡适第二有名的诗,其实后面还有两句“你不能做我的诗,正如我不能做你的梦。”按照中文的特点,后面两句才是重点。我的理解,强调的是个性的独立。送给某某梦,正合适。
后面还有一篇,更有趣,胡适的朋友批评他说,两个“过”字用的不对,应该是“中”。胡适用首诗答复了他:你从来醉了就倒了,所以都是过后才知道。爱里就只是爱,结束了之后才知道珍惜。妙哉!
结合时代背景,得出一个结论——鲁迅跟林语堂真是相爱相杀啊!
书的优点是开宗明义,怎么画思维导图,好的思维导图的特点:主分支要加粗、主分支2~7个,线和字要对齐,字要横写,要分类,最好要加图加色,关键字要有意义,一张不够画两张,中心可以套中心,没了。
对于我一个常年画图的程序员来说,转变一下就可以轻松上手。这就足够了。
这部书前面两章完全是在散写抒情,根本没情节,却很好地营造了一种孤独凄凉的氛围,真不知道连载的时候是怎么活下来的。
情节开始之后也充满了凄苦和孤独。最令人侧目的当然是“小团圆媳妇”的故事。用朴素的写法,小孩子的角度,描述了封建和愚昧如何吃人。既得利益者的嘴脸和人们的麻木让人越读越冷。只是这一篇,这部书就堪以登堂入室了。其实普罗大众这么多年也没什么改变,迷信跳大神跟迷信传销迷信APP迷信救世主迷信某组织都没什么区别。得出的结论还是一切要靠自己。
最后一个故事不喜欢。太过于正能量了,跟整部书的调子一点都不搭,非常怀疑是后改的……
小学的课文《火烧云》竟然出自这里。
分低不是因为书的内容,而是因为亚马逊的免费版,内容不全。
刚开始生涩的时候反而更加引人入胜,后面作者的手法愈加娴熟,却少了一种“直击感”。一开始的法医是鲜活的,大部分时间麻木,只对小孩子和强奸案有特殊反应,这不叫冷血,而应该叫职业习惯,毕竟成天激愤就会影响干活了。
后面几部就明显采用了一些小说家手段,一个大案件贯穿始终啊,出场人物身背嫌疑啊之类,文字也好了很多。却有些江河日下的感觉,究其原因还是案件没有那么真实了。后面几部开始给自己团队的人随意加设定,这种做法很不喜欢。最后一部的大事件太假了。
不知道以这本书为技术资料反推犯罪过程,被带进坑里的概率有多大。涉及行业机密,写出来的应该都是过时的技术吧……
浓浓的“九评”文风。对老蒋从头骂到尾。但是吧,这人都如此不堪了,您还跟他称兄道弟十余年,您又是什么货色?
言必称“人民”、革命、讨伐军阀,妥妥地政治正确,可冯玉祥自己也是个军阀啊。
本书写于1948年,与其说是檄文,不如说是表忠自白书。哪怕是早成书三年,我都不会这么鄙视他。
文笔却还通畅,也算有理有据,如果据是真的就更好了。
反转不反转历史没关系,关键是要写得有趣。前半部分很好看,部落时期的人打架大概就应该是这个样子。后面有些乏力,不知是不是版本的问题,没写完。
最好的一段是父母和兄长的死。没什么特别的,就是被弄死了,真实。
https://yun.baidu.com/s/1dDFCOmt
1933年正是中华民国内外交困的动荡期,人们的梦想可谓五花八门,期盼驱除外侮、惩治内腐的差不多一半。剩下的则各说各话,有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也有支持强权独裁,希望中国能出墨索里尼的,当然相信三民主义的最多,足见孙先生魅力十足,忠实粉丝还真不少。
244份梦想里,吹捧列宁的只有一位叫张申府的先生。搜索一下可了不得——这位先生是中共第一批党员,周恩来、朱德的入党介绍人;毛先生担任图书管理员的时候,他是图书馆馆长;他夫人是中共历史上第一位女党员。30年代因为反对贵党联蒋而愤而退党。更作的是在1948年,革命形势一片大好的时候,“呼吁和平”,站错了队。
另有一位言辞犀利的女先生,叫谢冰莹。查一下资料,在当时的名气应该是高于谢婉莹的,作品在台湾的教材里有出现,现在不提看履历也是位脾气不大好看不顺眼直接硬怼的主。因为我也是这样的性格,所以打算有空搜她的书来看。
80年前没实现的,现在仍旧没希望实现。
这本书内容就不错。讲的是小几百历史悠久的常用汉字的字源。对错不论,这种通过字形和读音的演变过程,深入浅出的分析方法是对的。了解字的来源,才能更好地使用汉字。
给闺女讲多音字“干”,就用了书里“干戈”一节,说明这个字之所以多音,是因为在简化前其实是三个字:干(gān)是盾,引申为边界和界限;幹(gàn)是树干,引申为主要的重要的;乾(gān)是形容湿度的形容词,孩子理解了之后就很难再犯错。
老头儿多少有些为老不尊,比如“妣”的解释,比如“尼”的解释,或者说是学者的认真劲吧。话里话外,老先生隐含的意思是支持繁体字复辟的。
至于准确性的问题,一家之言,姑妄听之。我也不是人说啥就是啥的性格,也不是人说啥就信的年纪。老头说“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的“民”应该是“怋”,莽夫二愣子。这就很没道理。道德经里到处是关于国民的论述,怎么会忽然蹦出个二愣子的用法。再说李先生是地地道道的河南中原人,也犯不上用四川方言来解释他的话。
我非常希望闺女的班主任能看看这本书,在教孩子们写字的时候要是能渗透一点儿,会是终生受用的。
总体来说很失望,因为内容对不起标题。并没有多少“惊奇”的故事。尼姑和尚诲淫诲盗,寺庙姑子庙藏污纳垢几乎隔几回就出现,殊为雷同。
有些故事太过刻意扣题,一眼假。比如那个关于“字纸不能丢”,白居易抄本什么经失而复得的故事,就很是扯扯扯扯扯。
下面是本年度补完的漫画。只为弥补少年时代的遗憾,不评价。有兴趣的单独讨论。加这项只是为了显着多……
参考资料
[1]:孙正义自传里说他有一次住院,期间读了3000本书。有好事者去医院查证,问医生。医生回答:“他确实读了很多书。但大部分是漫画。”
今年看了十本书,忙赚钱了
看的书比我多,《一騎當千》漫画有kindle资源吗?发我一份吧。
我都是用kindle的浏览器打开vol.moe,直接下载。
今年我看过的小说《太空漫游》系列不错,最近准备再看看阿加莎的推理系列。其他的就是些知识技能类的,略显枯燥。
阿婆的书太依赖翻译的水平了。
大学问家啊,看了这么多书
插件改得很不错
新年快乐
是大发的底子打得好。
新年快乐。
可以,可以,看了这么多书!
伊藤润二的恐怖漫画……我还是选择看动漫或者别人解说。感觉有点重口。= =、
鲁迅的故事新编读过,感觉完全给人了一个新的写故事的思路:用现在去写过去的神话。233
李诞的《笑场》感觉还可以,就是当娱乐读物的那种。至于别的….emmmm
伊藤润二漫画改编的作品,全仆街了,无一例外。
对李诞的小说是不抱什么期望了,但不会因此放弃他的散文。有时间试试看吧。
我所认识的蒋介石的电子版貌似是免费书,很多年前读过,觉得很有意思,但是到网上搜一下作者之后,就觉得没那么有意思了。
毛在庐山会议期间说彭:“难道想做冯玉祥?”其实就是在骂人,说他是见风使舵的叛徒。
对,就是这个意思。
人说吕布三姓家奴,冯玉祥有七个。
纸质书我有点经受不起了,太难带着走。可能以后除非是需要买作纪念,否则都不买纸质书了。
近几年的纸质书都是给孩子买课外读物凑单回来的,已经好多年不主动买纸质书了。不仅是携带不便,存放也占地方,扔了还觉得可惜。
数量虽然不多,可以看到是精读了
冯玉祥作为蒋介石的拜把子兄弟,着实被坑了不少。想当年西北军战力让给阎锡山都害怕,让西南地区的军阀都侧目,老蒋没做大之前,希望拉他制衡阎锡山。
你这阅后记录太有料了。
话说漫画都搁哪儿下的呀~?
我都是用kindle的浏览器上vol.moe直接下载来看。
你这个真是博闻强志了,佩服。
不是集中一起写的,是整整记了一年。
余华这本,同感。
GANTZ殺戮都市不错,个人超级喜欢~ 前面的几乎都没看过~~ 而且我一年10本书都没看到 =、= 惭愧
杀戮都市的作者恐怕都没意识到他开创了一个叫无限流的网文小说流派。
我有漫画阅读障碍,看不懂顺序,太麻烦了
日漫右至左,其余左至右
好奇下这右列的数字4、7、8代表什么?你推荐的程度?
往后按序拍个列可好?
看过的里面,重叠的就《第七天》。
比起余华,相对更喜欢慕容雪村。
数字是我给的评分。现在是按阅读的时间顺序排列的,好记。整理成按评分排不太可能,懒啊。
没读过慕容雪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