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年度读书39本,与去年(38本)基本持平,目标达成。总页数比去年提高了1900页,但大部头的还是娱乐小说,没所谓的。
今年读书的题材比较分散,小说、散文(杂文)、历史仍是前三,这种情况估计很难产生变化。
今年读实体书16本,没有去年多,但也不少。现在很多新书的排版问题很大,未必会有比电子书更好的体验。
今年读过最长的作品是系列小说《侯大利刑侦笔记》。前7部是kindle电子书,第8、第9追的网络更新,为了追更新还刷了差不多半个月。本来做这个专题是没打算记网络小说的,这部小说算是破了例。而直到最后才记录下来,是因为我在等某瓣出最后一部的条目。但条目刷出来之后,才发现这个出版社太懒了,每本书的封面都长得一样,索性只取一本算了。在这里再给自己立个规矩,网络小说,如果读的是实体书,就按实际本数记;如果是电子书或追更,就只算一本。
今年读过最短的作品是《边城》。一种富有神韵的衰败,挺隽秀的,但不喜欢。
今年读书用时最长的是《诗词格律》。一边读一边做笔记,试图让自己的古文装逼能力更进一步。然而岁数大了,终究以失败告终。
今年读过最好的书是《动物庄园》。在我读来它比《1984》要平易近人得多。而且总觉得我小时候不是看过连环画,就是看过动画片,似曾相识。
《沉默的大多数》、《一句顶一万句》、《老残游记》也在今年除草。《沉默的大多数》温和有力,缺点是篇目的收集不好;《一句顶一万句》风格太顶;《老残游记》作者太喜欢炫技。
今年读的最失望的作品是《月亮与六便士》。故事本身是能够理解的,但读文学作品,又不是仅仅为了了解故事。我读的这个版本,翻译和排版的水平实在是令人火大。
相反,《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和《一个人的朝圣》的翻译都很棒。
明年的目标是把老婆大人搞回来的东西多清一清,20本实体书。
题外话:
本篇献给老朋友 @路易斯。
作为中年同龄人,我完全能理解并支持他做出离开的选择。
毕竟,我在书虫榜上又能前进一位了。
此刻,我退出路易斯拉我进的微信群。
下面是书目和个人简评:
费老书中对于孔子的话是直接拿来就用的,相当于他默认孔子的思想是社会上的通用准则。然而,对于社会上层如此,对于底层民众却是未必吧。
作为小说来说,情节普通,人物也并不出彩。
对于景物的描写倒是很生动。
最喜欢的是“杂乱说”的真正的社会新闻时评部分,浅入浅出,在合理的范围内阐明了观点。但是,他写的东西也跟众多时评作家一样,从不给出解决方案,扬汤止沸罢了。
登记本书的时候愕然发现,五岳散人也被禁言销号了。当下,禁言仿佛已是时评作家的统一归宿。
作者采用了一种很奇怪的手法,我把它叫做“记事不记本末体”。大概是以政权的变更和著名人物为线索,记述某势力的兴起和衰败。但是,就像写程序要求每个函数不能多于150行的硬规定一样 ,作者往往写到一个节点直接截断,然后跳转到大约同一时期的另一个势力。再转回来可能三五章之后了。真的很不友好。
还有不知道出版方怎么想的,这么乱的历史,说明的时候没加一张地图,没有一张图表,就在那干巴巴地说,真是令人火大。
读过之后收获不小,果然是段只要有武器就可以揭竿而起的军阀混战史。都说北方五胡乱华,不过是因为北方军阀是少数民族血统而已。汉人的南朝不也依旧是君臣相忌兄弟阋墙,上台一个皇帝就先血洗一波族亲。可惜仍旧不能很好地分辨十六国那些大小势力。
前两部分是对历史和骚客的总结,没多少自己的东西,别人文章写得好坏与你何干?第三部分只在江南小圈子打转转,而且对美食的描述并不详尽,却浓墨于几个老板,却不是广告?第四部分不知所云。
但是我根本不关心这个啊。所以就读得很吃力。
另一个原因是涉及到的众多版本、章回,在说明的之前或之后列张表格是最直观有效的办法,不知是张爱玲对自己的文字能力太有信心,还是发表的时候出版社觉得没必要,反正不自己手动犁张表出来,是搞不明白张说的哪版是哪版的。用kindle读又没地方画,所以这方面的体验非常差劲。
最后一部分写谦儿哥自己的马场,因为涉及到产业,水准立刻下来了,老哥还是抹不开面子往死了吹打广告啊。
明明是一部语言文字的教材科普书,却偏偏读出了“毛泽东牛逼”的味道来。尤其最后那段结语,极尽谄媚之能。毛泽东牛逼,王力您拍马屁的本事更牛逼。
读过书之后,对于书里没提到的我党的合法性倒是有了很大的改观——如果你是个正经政府,那可以算我是非法组织;但你本身自己就乱糟糟一屁股粑粑,有什么资格说我是“匪”啊!
倒是想去读一读《饮冰室》了。
鬼故事写的实在太无聊了,连增加一丢丢酒后谈资的可能性都没有,所以该书毫无价值。
作者还在豆瓣上特意感谢编辑给这本书起名字,这是在甩锅吧,是个人都知道中国的囚服根本不是巴拉多利德式的蓝白条,而是蓝灰色啊。
然后呢?没了。群体的挟裹下应该如何自处,并没有说。所以这本书除了启发人多一些思考少一些盲从以外,意义并不大。
作者生活在100多年前的法国,所以举的例子大多来自拿破仑、大革命甚至罗马时代,对于中国读者来说不太友好。
大多数情节是类似天方夜谭那种讲故事的方式展开的。正文阶段两个主要故事:一个是酷吏玉大人,老残打了个交道以后就擦身而过,后续也没能力再管;一个是月饼灭门案,老残跟他朋友,招着妓女抽着大烟,call了个关系就把事儿平了。两个故事都很中国特色。续篇没啥意思,主要是跟小尼(婊)姑(子)聊天,再就是游了个地府,道理说的似是而非,就是挺有清末民初特色的。
最大的收获是,怪不得冯梦龙总喜欢写尼姑偷情的故事,到刘鹗这里算是给挑明了,尼姑庵和妓院就是一个大门两块牌子嘛。
首先,似乎是为了封神电影宇宙造势的应邀之作,从腰封推荐名单里有个导演乌尔善就可以窥豹,导演算个啥啊,软广吧?
然后,评论集中在一张“封神榜”上,八成的内容围绕的是榜单上的人,以人写事,而不像写西游时那样按照原著顺序来。而人物当中,哪吒杨戬李靖韦护这些在上本书里都详细说过了,内容大同小异。对于各位正神,神职高些,在民间又名的便多写一些,职位没特色、没信仰的便写得少,似乎写的主题是“论封神人物在民间的来源及影响”。
还有,有的时候扯得真是太远了。像是从四大天王开始聊,最后落在关羽身上结尾,中间的转折实在太多了点儿。
优点也不少。李先生对于民俗方面,比如“煞星”的研究,高过全国99%的算命先生,这部分就既有趣又有用。又有,关于阐教西方教对截教,是影射道教佛教与民间教派的观点,也是别开生面。
毛姆的六便士和远方,跟矮大紧所说的苟且和远方,一回事。你说你要去远方,那就别给别人添麻烦,麻溜滚。相信全球每年饿死的艺术家没有千万也有几百万,不差你一个。
主角与斯特里科兰的奇妙友情写得很有味道。
作者其实并不是很在乎悬念的设置,她只是想表达“大厦是活的”这一理念。但是把本书当悬疑小说看的读者不答应啊。窃以为改成按时间叙事后崩得厉害。
“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
整本书说的是交流和交往的事,活生生的鸡毛蒜皮的小事。找人不是为了找人的故事出现两回,第一次把孩子丢了,第二次把自己丢了。又好笑又可悲。
许少年[1]说:“我想超越这平凡的生活,注定现在暂时漂泊。”
对于大多数人,一“暂时”就是一辈子。
文字配不上封面。
中间的插叙乍看之下有些小混乱,到后来才发现关于儿子的描述是堆叠情绪所必须的部分。
英格兰真是没多大,算算路程,差不多从大连走到铁岭,再走回来。
翻译水平不错。
狗跑了。
而且书名起错了,什么宫斗官场杀人下套,血流成河的内容,哪里有趣了。
首先肯定是要批刘少奇邓小平贺龙周扬夏衍阳翰笙罗瑞卿彭真陶铸陆定一三家村这些人的肯定意见。接下来就有意思了。什么英雄人物不能爱慕官家小姐啊,什么把敌人刻画得太聪明啊,什么没表现出毛泽东的指导作用啊之类,只能算常规操作。那些稀奇古怪的理由才是支持我把这本书读下去的动力。
比如批评《五朵金花》,说只顾谈情说爱还算正常,批评背景里的围墙上没有文革标语,这眼神也太好了。
再比如批评《刘三姐》,说本片违背了毛主席“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指示,要是恶霸地主老财靠唱两句歌就能打赢,还要什么牺牲流血搞斗争啊。仔细咂摸,还挺有理的。
但是上纲上线的腔调看多了腻。
王小波最深恶痛绝、评论最多的是文化革命,可这又20多年过去了,他所反对的犬儒、反智、国学、集权、盲从们不仅没消失,反而愈演愈烈。悲夫!
可惜王小波死得早,这本集子里一些明显是硬些的作业没有被剔除出去。另外王小波的影评和书评还是差了点意思。
大连动物园的篇幅很小,其中的一个特色说的是鹤类区。可我甚至都不知道现在的鹤类区在哪里。
又及,作为一本实体书,这本书的体验是比较差的。首先为了做到图文并茂,书被设计成了710mm*1000mm的奇怪开本,摆放就是个问题。其次仍旧是为了将就配图,文字的环绕方式千奇百怪,单栏双栏三栏都有,忒不好找。最后是近些年彩印图书的通病,新书有股化学品的怪味,令人作呕。
余者都不错,结合中国的人文和历史讨论科学话题,这种文理结合的思路很正点。
一个不经意的发现——中原的大头菜和我从小认识的大头菜,根本不是同一种东西!作者嘴里的大头菜,是芜菁,类似芥菜或者就是芥菜,是萝卜的近亲;而我认知里的大头菜,是圆白菜,一看就知道跟白菜走得更近。他嘴里的大头,指的是地里的头;而我认知的大头,则是曝露在空气中的头。看图片都挺大,都挺贴切。只能说十字花科真是接地气啊!
读书能有这样一点真正的收获真的很高兴。
比较精彩的是对卖膏药的挂门大侠的那段描写。
对于水浒,崇尚暴力本来就是人类的天性。你可以说它不够好,却无法扭转。而对于女性的歧视那倒是真真切切,值得批评。
对于三国,其实三国就不是一个讲究诚的时代,事实上诚这个字,自古以来便是说说而已,一部小说揭露政治伪善的本质,不也挺好么。倡导一个本来便不存在的东西,也太虚伪了。
而且作者踩一捧一的手法很不喜欢:水浒三国固然不好,难道贾宝玉就是什么好人了?
作者引用了大量史料和文艺理论著作,讨论了样板戏中的几部京剧的故事、唱段、表现形式、版本历史等方方面面。特殊时期的文艺创作理论的变化贯穿其中。
虽然我对京剧一窍不通,但《智取威虎山》、《沙家浜》、《红灯记》却都看过。窃以为《智》、《沙》都是不错的舞台剧。不管李云鹤女士的私心如何,她对京剧的改造其实是颇有贡献的。本书中可以看到几部样板京剧一次一次修改,既要领导满意,又要有突破,还要好听的创作艰难。现在的京剧没几个人爱看,我觉得曲目太老是重要原因,你抱残守缺那小几百个曲目,越唱受众越少。其实样板戏对于京剧来说是非常不错的突破——服装、唱腔、伴奏、舞台效果。可惜成也政治运动败也政治运动,如今的京剧丧失了创新能力和观众,早已是僵尸国粹了。
虽然本书标榜的是恰到好处的黄色,但实际上黄色的部分都挺正统的,新意不多。而且齐泽克讲笑话的方式也很传统,每个笑话后面要跟着黑格尔的逻辑或者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严肃了些,也不太深。
有一种“会心一笑,吾道不孤”的感觉也挺好。
后期的“鱼竿模型”的引导型犯罪想法很好。可惜肖霄这个人物刻画得还是不够细致。
下面是本年度补完的漫画。只为弥补少年时代的遗憾,不评价。有兴趣的单独讨论。加这项只是为了显着多……
- (1):许巍《执着》
话说我的kindle已经吃灰快一年了。
看了不少书,我想起今年都没看完一本。
打发地铁时间而已。
《动物庄园》竟然才看……
所以我才说这书的既视感很强。却不记得是看过动画片、青少年版还是在某杂志上读过。
我是越来越不敢看自己阅读量了~
断崖式下跌。
看书算什么,追求人类美好才是正经事。
翻遍了也没找到一本我读过的,哈哈
正常。
说实话实在羡慕能养成好好读书习惯的老叔,几百块买个kindle至今没发挥出价值,唉我实在废呀
说明你不怎么吃泡面。
叔,小时候觉得天天吃泡面是幸福,现在觉得天天能吃上热乎的饭菜才是幸福。
惭愧,我都一本没读
这有什么可惭愧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
您好,阅读大师!
诗词格律真是完全一样的心路历程。我看过一个比较简短的讲格律的书,后来发现确实首先记不住平仄,就放弃了。
主题挺好看!
谢谢。
那本書的標題是參考別人的創意嘛?My little airport的《在動物園散步才是正經事》。
看了不少書哇,好厲害
My little airport的那首歌还挺有名的,我想一定是借鉴了。上半年为了给闺女树立一个好榜样,每天晚上读书一小时,所以看了一些书。毁于9月份居家。
厉害厉害,前两个月试着给儿子读了一下动物庄园,小孩子还是有点接受不了,解释起来又很麻烦,后来还是改杨红樱了
那是不是先读《狐狸列那》会好些。
已经几乎不读书咯,以看视频为主。
早年看过红楼梦的一本同人,绮楼重梦,好像有些淫荡!
红楼梦同人几乎就只有开后宫一种写法,有的口味重些,有的口味轻些。